颍上人才网
颍上职场资讯
颍上面试技巧
正文:网贷行业并购案落地 7 月 13 日点融收购夸客金融,并购会成新潮流?
网贷行业并购案落地 7 月 13 日点融收购夸客金融,并购会成新潮流?
来源:网络整理2025-07-24

7月13日,点融公司对外公布了一项重要举措,即成功收购了夸客金融旗下的夸客信贷工场以及其下属的各个分支机构和团队。这一备受关注的并购传闻,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终于尘埃落定。

随着网贷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即将进入尾声,众多平台在探寻未来转型发展的道路时感到困惑,此时点融网与夸克金融的合并案例,似乎为众多平台提供了一种思路:小型平台似乎能够通过被并购的方式达到合规经营的目的,而大型平台似乎也可以通过并购小型平台来扩大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

因此,疑问随之而生,网贷领域的并购重组是否将成为一股新兴的潮流?依我之见,恐怕并非如此。一个显而易见的反例便是,若并购真有可能引领行业风尚,那么在业界理应早已涌现出大量实例,不至于众人纷纷关注这一个案例,等待半年之后,它竟然还能演变成一个微小的热议焦点。

接下来进行简单的正面论证。

买方图什么,买个网贷平台又能得到什么?

通常情况下,当一个平台选择收购另一个平台时,这背后通常涉及以下几种动机:进行战略部署、采取防御措施、提升业务价值以及受到外部力量的推动。下面我们逐一分析这些原因。

战略布局

所谓战略部署,主要涉及买方在决定踏入一个新兴领域时,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并购一家现成的公司,而不是从头开始创建。因此,实施战略部署的购买者往往并非该行业的内部企业。近年来,众多大型企业集团频繁收购第三方支付牌照,正是战略部署的生动实例。

网贷平台的情况又如何呢?在2014年左右,众多企业通过收购网贷平台这一曲线策略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这其中甚至包括了一些上市公司;然而,自2016年起,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主动剥离网贷资产,纷纷退出这一行业。

缘由究竟是什么?那是因为《暂行办法》实施之后,网贷平台的“小额普惠”角色愈发明确,加之它们涉及公众资金,承受着愈发严格的监管压力,合规所需的成本也在不断攀升。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对于企业来说,若要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无论是收购网贷平台还是投身网贷行业,都并非明智之举。具备雄厚实力的,可以考虑申请创办消费金融企业、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亦或是收购一家第三方支付平台;而实力稍逊一筹的,则可以从消费金融领域着手进行布局。

所以,对于潜在的买方而言,战略布局这个原因并不成立。

防御手段

所谓防御策略,意指针对那些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对手,若不将其纳入囊中,他们可能壮大或被其他竞争者购得,从而对我方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这种策略主要针对的是同行业内的竞争者。以Facebook收购whatsapp为例,这便是一种典型的防御策略;若whatsapp落入谷歌之手,Facebook在社交领域的地位将变得极为被动。

网贷行业的特点表明,竞争态势并不剧烈,其中没有出现你争我夺的生死较量,更无一方构成对另一方的核心威胁。这主要是因为,市场规模庞大,在资产端并未形成明显的网络效应,而且能够容纳数百个平台共同存在,头部平台也没有通过并购手段消除潜在威胁的驱动力。

另一方面,即便头部平台有意收购,但若潜在的被并购方能够构成威胁,这表明其实力非凡,因而他们不会轻易出售自己。毕竟,随着行业的日益规范,盈利变得愈发简单,优秀的平台无需担忧盈利问题,也不会面临资金短缺,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自卖自身。

所以,防御手段这个原因,大概也是不成立的。

业务增值

业务增值的核心在于追求“1+1大于2”的效应,这通常通过并购手段来达成,从而迅速提升市场份额。在互联网行业,此类基于业务增值的并购行为尤为普遍,例如优酷与土豆的合并,以及乐视与酷派的联合,都是典型的例子。

从网贷行业这一角度观察,若双方能够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并购达成“1+1>2”的效果并非全无可能。对于网贷平台来说,最重视的资源主要包括客户群体、资产获取渠道、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创业团队等方面。实际上,鉴于网贷行业整体竞争并不剧烈,即便平台在上述四项中仅有一项具备独特优势,也能确保其发展空间,因此,寻求合并的意愿并不强烈。

自然,虽然动力并非全然不存在,但它的强度相对较弱,且数量不多,因而很难在行业内形成一种普遍的趋势。

外力推动

所谓的外力驱动,意指企业间的合并与改组并非源于双方主动的发展愿望,而是由于外部因素的推动,在无奈之下不得不采取的行动。这种外力可能源自平台背后资本的力量,这在互联网行业较为常见,例如滴滴与快的、携程与去哪儿的合并便是例证;也可能是基于债权债务关系的重组,即所谓的债转股,一方对另一方负有巨额债务,无力偿还时便选择将自身出售给对方;当然,还可能涉及其他因素,诸如监管规定、政府立场等。

网贷领域内,受外部因素驱动的合并与收购现象固然存在,然而这种情形在业内只会是个别现象。

综合来看,从购买者的立场出发,网络贷款领域普遍性的合并事件较为罕见。那么,从出售方的视角来看呢?实际上,即便购买者的热情不高,但若出售方迫切希望出售,只要价格合理,总会有买家出现,这也可能使得行业合并事件显著增加,进而使得合并行为变得司空见惯。

卖方凭什么?又愿意以怎样的价格成交?

从被收购方的角度分析,如果该平台运营状况优良,且具有广阔的持续发展潜力,那么主动寻求出售的可能性很小,或者仅愿意接受高额溢价进行并购,成交的可能性较低;而若平台运营状况平庸,鉴于行业整体发展空间受限,则可能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出售意愿;至于那些运营状况不佳的平台,即便出售意愿强烈,但由于其作为一家缺乏牌照价值的类似金融机构,背后往往伴随着庞大的债权债务网络,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暴露可能,因此找到合适的买家概率并不高。

因此,从卖方的视角来看,通常只有那些经营状况并不出色的平台,才有可能成为广泛被收购的对象。然而,问题在于,网贷平台既不具备金融牌照所带来的额外价值,自身的经营状况也较为一般,这实际上很难激发买方的购买兴趣。

价格略低或许可行,但难度依旧存在。毕竟,网络贷款业务属于轻资产业务的范畴,其核心价值在于技术、团队、客户资源以及资产获取能力。对于一家经营状况普通的并购目标而言,技术和团队可能并不具备明显优势,至少在行业内并不突出(若优势明显,其经营状况不至于太差),因此,其被收购的价值相对有限。

因此,对于并购方而言,那些可能被纳入的客户的群体、客户积累的数据资源以及稳定的资产获取途径,才是他们愿意投入资金的关键所在。然而,仅仅购买客户和数据所需的费用,往往远不如收购整个平台所需的金额。因此,只有在价格足够低廉的情况下,并购方才会倾向于选择收购平台。反观被并购方,作为一个运营状况尚可的平台,又怎会心甘情愿以远低于市场价值的价格将自己出售呢?

所以,似乎成交的概率也不大。

转型发展,靠谱的路是什么?

诸多论述中,主要观点是,对于大多数平台来说,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转型或发展或许并非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那么,网贷平台究竟应当如何去寻找自己的转型路径呢?

在我看来,首要考虑的是遵守相关规定,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展开探索,并无普遍适用的准则和路径。若流量庞大,可转向成为综合理财服务平台;若在大数据风险控制方面具备优势,则可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并向外界提供风控技术支持;若在资产获取方面表现突出,则可专注于资产分配等业务,……

然而,对于大多数平台来说,它们的主营业务尚未完善,提及转型似乎显得过于奢侈。

温馨提示:本内容地址http://m.ysjob.cc/article/articledetail-380666.html转载请注明,以上网贷行业并购案落地 7 月 13 日点融收购夸客金融,并购会成新潮流?资讯信息来自颍上人才网(颍上地区最大的颍上人才网颍上人才网

 
 ©2003-2018 颍上人才网  
客服电话: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