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人才网
颍上职场资讯
颍上面试技巧
正文: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创立15年硕果累累,今秋将迎全国首届宏志教盛会
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创立15年硕果累累,今秋将迎全国首届宏志教盛会
来源:网络整理2025-07-30

今年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再次扩充,达到3个班。图为高一新生在上课

第一届宏志班师生合影。孙戉摄

今年新学期伊始,广渠门中学的宏志班已走过15个春秋。在这15年里,共有1053名贫困学子借助宏志班的力量,实现了继续深造的愿望;700余位毕业生成功步入大学校园,其中九成学子进入了重点大学,数百个家庭也因此走出了贫困的阴影。

宏志班不仅改变了上千名学生的前途,而且引领了教育新潮流。目前,全国各地已设立上千个名为“宏志班”的班级,这些班级免费接纳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佳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

九成宏志生考进重点大学

9月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精英、教育从业者、宏志班学校的代表们、宏志班往届毕业生以及资助人代表,共计500余人,将汇聚于北京广渠门中学,共同参与“全国首届宏志教育高峰论坛”。在此,他们将共同研讨如何创办宏志班,以及如何实施宏志教育。这一盛事在中国教育领域尚属首次。

1995年9月1日,北京共有49名初中毕业生,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品德高尚,尽管家境贫寒。这些学生经过面试选拔以及北京市统一的中考,最终脱颖而出,得以进入宏志班学习,从而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宏志班的成员。

经过十五载的时光流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已有726名学子顺利完成学业,他们全部成功踏入大学校门,其中高达九成的学子被知名重点大学录取。如今,已有超过400名学子完成大学教育,步入职场。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学子中,有2名已取得博士后学位,十几名获得了博士学位,约四分之一的学生完成了硕士研究生学业,近400个家庭也因此彻底走出了贫困的阴影。

许多人对于宏志班毕业生高达九成的重点大学升学率感到震惊,然而,广渠门中学的校长吴甡却并未对此给予过多重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升学率并非他们的追求目标,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全国已有上千个宏志班

吴甡表示,宏志班的意义远不止于改变上千名孩子的未来,它还深深影响了学校的每一位学生,乃至整个社会。为了培养宏志班学生的自立能力,学校鼓励他们收集矿泉水瓶,通过出售废品来补充班费。如今,这一做法已经不再局限于宏志班,普通班的学生们也开始效仿。他们甚至利用这些矿泉水瓶,在校墙上拼贴出了一个巨大的“荣”字。

宏志班犹如一根纽带,将全社会的善良之人紧密相连。截至目前,广渠门宏志班已成功募集到社会各界两千余万元的捐助。宏志班的学子们亦将所受关爱回馈于社会:2000年9月,首届宏志班毕业生刘明将首份薪水捐助给了宏志基金;次届宏志生中,27位同学签署了《眼角膜捐献志愿书》;面对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以及参与希望工程等公益项目,孩子们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

宏志班自设立伊始,李金海校长便曾言:“若十年之后,全国仅剩广渠门中学独有宏志班,那便是我个人的失败。”而今,全国范围内以“宏志班”命名的高中免费班已超过千所。吴校长表示:“有人曾提议为‘宏志班’申请专利,但我认为‘宏志班’并非我校独有,而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期望能有更多‘宏志班’涌现。”

然而,吴校长对于某些地区宏志班出现的不良倾向表示了忧虑。在这些地区,为了提高升学率,一些尖子生被纳入宏志班,有的甚至免除学费,有的则提供奖学金,却不管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结果,宏志班演变成了选拔精英的班级。吴校长期望,宏志班不应沦为升学率的工具,而应继续为更多贫困学生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

老校长深情忆当年

强烈反差萌生创班想法

提及宏志班的创立,便不能不提广渠门中学的前任校长李金海。在90年代,身为人大代表的李金海频繁地巡视北京的多所学校。他在一所所谓的“贵族学校”目睹的一幕,至今仍令他记忆犹新。一位父亲驾驶车辆送儿子上学,儿子向父亲请求:“一个多月不回家,能否给我一些零花钱?”父亲问:“要多少?”“2000元吧!”父亲立刻从钱包中取出一叠钞票递给了孩子。这一场景对李金海产生了极大的触动,他不禁感慨,“在那个时候,我的月薪仅几百元。”

在怀柔区的一所偏远山村中学,李金海目睹的景象与他所预想的形成了鲜明对比。午餐时分,一个孩子独自蹲在墙角。李金海好奇地询问他为何不吃午饭,孩子回答说他没有钱。李金海又问为何不带饭,孩子解释说不好带。李金海对此感到困惑,直到他亲自到孩子家中一看,才豁然开朗。“他们家的饭菜都是清淡无味,带到学校就会洒掉,自然是不便携带。”

强烈的对比让李金海感到,自己应该为寒门子弟做点儿事。

高中时期已非义务教育阶段,众多家庭条件不佳却学业优异的学生,可能因无力承担学费而中途放弃学业。李金海心想,若能在广渠门中学设立一个免费的班级,难道不能帮助众多孩子改变命运吗?这一构想获得了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李志坚的赞同。

启动资金是老师们的奖金

1995年,学校将设立宏志班的计划提上了议程。李金海粗略估算,抚养几十名学生的食宿费用,每年至少需要五万元。那时,学校的校办工厂略有盈余,但若将这笔钱用于宏志班,教师的奖金将相应减少。教师们能否接受这一提议?在全校征求意见的大会上,李金海内心充满忐忑。没想到的是,他一提出自己的看法,便立刻赢得了所有老师的普遍赞同。由于大家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够让众多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即使自己稍微付出一些,老师们也心甘情愿。这份无私的爱心深深打动了李金海。

谈及“宏志班”名称的起源,李金海阐述了宏志班的核心理念:“胸怀宏伟蓝图,以报答党的恩情;立志高远,助力国家强大”。他寄望于宏志班的学子们,不仅应借助知识的力量来改变个人命运,而且要懂得感恩之情,回馈社会。

我是宏志生

广渠门中学宏志班_宏志班免费教育_2025广渠门宏志班面试

刘明:捐出自己的第一份工资

刘明,首届宏志班的毕业生,领到了600多元的工资,这是他工作后的首个收入。从小便缺乏零花钱的他,毫无迟疑地将这笔钱捐献给了仍在就读的宏志生。据广渠门中学的老师回忆,刘明成为了首位向宏志生捐款的宏志生。

刘明的母亲曾是知青,至今仍居住在石家庄。1992年,刘明重返北京就读初中,当时母亲供职的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月工资仅数百元,且常常无法按时发放。在北京读初中的刘明与姥姥同住,由于母亲的经济能力有限,他只能依靠亲戚的资助来完成学业。

刘明得知宏志班招生消息的是通过他的班主任,时至今日,他依然对老师给予的这个宝贵机会心怀感激。

然而进入宏志班后,刘明才深刻意识到,自己其实还算幸运,而家在郊区的众多同学则承受着更为艰难的生活。他们中有人曾居住在垃圾楼、猪场库房里;有人面临母亲离家出走的情况;更有因不舍得购买煤气,连续三个月未曾品尝过炒菜的美味。正是从那时起,刘明心中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待自己有能力之时,一定要去帮助这些同学。

1998年,刘明成功考取了北京科技大学的会计专业。由于他读的是大专,相较于本科同学,他提前两年完成了学业。为了尽早赚取收入,改善家庭生活,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随后,他被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录取,并成为了宏志生中首位投身工作的人。

在将第一份薪水慷慨捐献给学弟学妹之后,他向班主任与老校长表达了自己的感慨:“若非宏志班的培养,我今日恐难有此成就。这微薄的款项,仅是我对那些弟弟妹妹们表达的一份心意。”

刘明始终铭记在心的是学校和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宏志生身份所给予的深厚关爱,他将捐款视为一种回馈社会的途径。本报记者,刘昊,RJ063。

唐来明:宏志班第一个高中留学生

众人都认为童年时光最为珍贵,然而对于宏志班1998级的学生唐来明而言,他对童年的印象仅剩下一个字——贫困。

自幼,这个五口之家仅凭父亲在外打零工的微薄收入勉强度日,以至于妈妈连买根冰棍都心疼不已,毕竟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以确保能供他和哥哥继续学业。为了盖新房,家中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不得不多耕种一些旱地,然而,这样的辛劳最终让妈妈患上了糖尿病。

唐来明面对生活的艰辛,却未曾动摇过他对知识的渴望。得知广渠门中学设立了一个专为优秀学生开设的宏志班后,他学习上更加勤奋。无论是同学们嬉戏之时,还是用餐之际,他总是一边进食一边翻阅书籍;即便在回家的路上,他也总会与同学们一同背诵课文。在他心中,宏志班代表着一线生机,唯有加倍努力,方能紧紧把握住这唯一的希望。终于,经过不懈努力,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宏志班。

初入宏志班时,唐来明的成绩排名靠后,这让他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然而,在老师的激励下,他重新振作,发起新一轮的拼搏:晚自习结束时,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清晨,他高声朗读课文的声音,成为了教室里的一道风景。到了第二学期,他的成绩突飞猛进,一举跃升至全年级第一,并且这个优异的成绩一直保持到了高二期末。

勤奋者往往能吸引机遇的光顾。在2000年,英国考得戴尔学院与我国市教委达成一致,决定向宏志班中的一名学生颁发为期一年的奖学金,以资助其在英国深造。表现优异的唐来明成功赢得了这一宝贵机会,从而成为了宏志班历史上首位高中阶段的留学生。

在英国度过的这一年里,唐来明充分利用学校时光,每分每秒都投入到学习中。他对计算机和网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其视为自己最大的乐趣。与此同时,他不懈地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并在业余时间自学了高等数学。最终,凭借卓越的表现,他成功获得了剑桥大学颁发的优秀大众英语文凭以及商务英语二级文凭。

归国后,唐来明凭借卓越的学业表现成功进入清华大学深造。如今,他担任了一家外资企业的项目工程师职位。提及在海外留学的岁月,唐来明表达了对宏志班的感激之情,坦言正是因为被录取进入宏志班,他得以踏上英国留学的征程。正是在异国求学的过程中,他得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自那之后,他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本报记者 贾晓燕 RJ066

“宏志妈妈”:更多心血与付出

宏志班学子们的成就与教师的辛勤耕耘密切相关。历届班主任均为女性,学生们亲切地称呼她们为“宏志妈妈”。这种称呼也成为了宏志班的一大特色。

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甡指出,唯有那些充满事业追求与深厚爱心之人,方能胜任宏志班的教师。他们无需节假日,不分上下班,只要学生有所需求,便随时守候在他们身旁。培养宏志生,相较于普通班级的学生,需要付出更为繁重的辛劳。

李志伟,第五届宏志班的班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初她心中对宏志生的印象是“家境贫寒,但品行学业俱佳”。“他们必定能承受极大的艰辛,学习上极为自律,几乎无需老师过多费心。”然而,很快她便意识到自己的想法过于简单。

宏志生因过早感受生活之苦,常比同龄人更渴望通过个人奋斗改变命运,因而更显成熟、坚强,更珍视亲情,更能理解父母,学习上更加勤奋。然而,与此同时,他们相较于普通家庭的孩子,往往更为敏感、焦虑,防范意识更重,人际交往能力较弱。面对慷慨捐赠者的善举,众多孩童要么表现出漠不关心,要么对其嗤之以鼻,更不用说心怀感激了,连基本的道谢之情都难以见到。故而,我们有必要投入更多的关怀与精力。

高金英作为第一届宏志班的班主任,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一位学生在总结中如此表述:“……我的父母虽将我降生人世,却对我疏于照顾,将我孤零零地置于这个冷酷的世界,让我用那稚嫩的小手去试探这个坚硬的社会……”

家访中,高老师了解到孩子的父亲早已离家,精神病的母亲亦已失踪,他和妹妹只能依靠姥姥生活。高老师心中所想:“就如同一个冻得发硬的柿子,一旦用热水浇灌,只会加速其腐败,急躁的心态绝不可取。”

高老师不仅教授知识,还时常走访学生家中,为他们解决生活琐事。在除夕之夜,她还会亲手为学生包饺子。她不仅是教师,更是孩子们心中的母亲。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那曾经冰冷的心逐渐被温暖。在毕业前夕,他们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当高老师询问他们为何要入党时,他们回答道:“党员都是好人。在这个世界上,善良的人占多数,我也希望能像老师一样,成为一名党员,成为那个传播善良的人。”

温馨提示:本内容地址http://m.ysjob.cc/article/articledetail-385455.html转载请注明,以上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创立15年硕果累累,今秋将迎全国首届宏志教盛会资讯信息来自颍上人才网(颍上地区最大的颍上人才网颍上人才网

 
 ©2003-2018 颍上人才网  
客服电话: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