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英语面试复试自我介绍相关内容分享及范文展示(7-6)
- 《研究生英语面试复试自我介绍.doc》这份文档是由会员提供的,您可以在网上进行阅读。若想获取更多类
记者 杨泽伟
非典创造契机网络咨询优势凸现
高考落幕未满两天,网络上的新一轮高校招生竞争又迅速升温。10日,教育部主办的“普通高校招生网络咨询周”活动拉开帷幕。全国近600所高校纷纷加入这场网络招生战,其中浙江大学等12所位于杭州的高校参与了咨询活动。
我们班中有一名表现卓越的同学,却不幸在高考过程中误涂了答题卡,导致至少失去了50分……他平时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面对这样的考生,不知浙江大学是否能够特事特办,增设机动名额以录取他们?这则内容是出现在浙江大学招生论坛上的一个帖子。
当天,一位名为“程老师”的用户给出了回应:“这名杰出的学生应立即向省级招生办公室提出自己的状况。通常情况下,招生录取环节会特别关注对优秀学生权益的维护。我们学校在分配机动名额时,执行着一套严谨的程序,坚决杜绝指名录取的现象……这些名额全部旨在应对某些省市高分考生过于集中的问题(也就是所说的‘大小年’调节)。”录取的办法是从高分到低分在提档线之内扩招。”
记者查阅了若干篇帖子,发现其中大多数都在询问如何准确填写志愿。浙江大学招生网站上不断涌现的新帖子,使得招生办公室的老师忙得不可开交。据悉,浙大安排了超过十位教师在线解答疑问。此外,他们还设立了二十余条热线电话以供咨询。来到浙江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耳边充斥着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该校网站不仅允许用户在论坛上发布帖子以寻求解答,还计划增设一个专门的聊天室,以便进行实时的交流与咨询。
黄新敏主任,浙江工业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在分析中指出,非典疫情为招生宣传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会。他认为,面对面的咨询和网络咨询各具特色。网络咨询不受时空限制,其优势在于一劳永逸,既节省了人力资源,又能全天候提供精确的信息。
非典疫情爆发,迅速凸显了网络咨询的巨大优势。据悉,"高校招生网上咨询周"一经启动,瞬间在线参与人数便超过了万人。首日开放,总访问量便超过了1600万次,访问人次高达30万,新注册用户数量也迅速攀升至13000多人,共提交了16261个问题,而各高校及省招办当天对各类问题的解答则超过了15000条。除了全国范围内通用的网络咨询渠道,浙江省的招生考试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zjzs.net/)还特别设立了针对浙江高校考生的咨询服务平台。
尽管网络为考生们带来了咨询的便利途径,但仍有众多人怀念起面对面的交流。“毕竟,面对面的咨询能更精准地针对考生的具体情况,而一些网络咨询的问题往往模糊不清,使得回答变得相当困难。”一位招生教师这样表示。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杭州的高校并未完全摒弃传统的咨询手段。众多高校的招生人员普遍反映,一旦时机恰当,他们将在浙江考生提交志愿之前,努力组织一场小型的咨询活动。此外,部分高校亦透露,他们正在商议派遣招生人员赴浙江省内各城市展开招生推广工作。
5%自主招生成绩依然是硬杠杠
3月14日,距离高考还有三个月的时间。然而,一场别开生面的“高考”却意外地提前拉开了序幕。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六名学生,带着一丝紧张,参与了一场独特的面试。每位学生的面试时长限定在五分钟,且实行的是一对一的面试模式。
小陈身处众多面试学生之中,在等待面试的过程中,内心充满了不安,那份压力甚至不逊于高考的紧张。更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考官不仅对他的社团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而且对他的个人生活历程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这场面试是由浙江大学为今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活动特别举办的。除了面试,考生还需接受由浙江大学出题的笔试。经过这两次选拔,他们便成为了浙江大学的“准录取生”。然而,他们依然无法避开高考这一环节。根据浙江大学的自主招生规定,他们必须在高考中取得合格的成绩,才有资格成为首批自主招生录取的“幸运儿”。
与浙江大学相仿,本年度全国共有22所高等学府首次得到教育部批准,特设5%的招生配额,并依照各自制定的选拔标准来挑选人才。在浙江省内,已经明确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杭州商学院、浙江工程学院以及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等六所院校为本省实施自主选拔录取工作的试点单位。
并非如众人所料,自主招生并未为特殊才能的学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消除障碍。绝大多数高校在自主招生方面都持谨慎立场。“教育部明确要求,各试点院校在自主招生时必须设定明确的量化标准,这意味着必须确立具体的要求和评判准则。”省招生办的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因此,在自主招生过程中,难以有太多的灵活性。”
省内高校发布的招生计划中,除了对考生综合素质有特定要求之外,高考分数仍旧是选拔过程中的关键门槛。以浙江工程学院和浙江师范大学为例,它们规定,只有当考生将该校作为第一志愿,并且高考成绩达到省内对应批次的分数线时,才有资格被录取。
为了深度挖掘杰出人才,众多高等学府普遍与知名中学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自主招生阶段,这些高校会根据既定标准,在重点中学中筛选合适人选。而且,在高考来临之前,各高校也乐于接受考生的自我推荐。
由于分数的设定,多数中学生对于自主招生的态度并未如预期那般热情。有考生表示,“分数线明确标示在那里,即便有些同学抱有兴趣,也会因之却步。”黄新敏进一步阐释道,“自主招生并非无序的随意招生,所谓的偏才、怪才,实则是指那些综合素质优秀,且在某科目上成绩尤为突出的学生。”
浙大未选满5%权利为何不用足?
浙江大学的自主招生策略备受瞩目。6月9日,杭州日报的记者针对这一议题对浙江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程艺进行了专访。
记:在您看来,自主招生意味着什么?
程: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限,标志着对传统“一考定终身”的高校招生模式的创新尝试。此举旨在现有应试教育背景下,探寻拓宽高校招生自主权的途径。
记:什么样的人才符合浙大自主招生的条件?
我们明确了两种类型的对象,第一种是具有文艺或体育特长的学生;第二种则是来自重点中学的杰出学子,他们的学业成绩需位于年级前8%之内,且需具备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且突出的素质和能力。他们的高考成绩同样受到限制,具体来说,广东、辽宁、江苏、黑龙江等省份的考生,其录取分数线被设定在浙江大学在该省的提档线以下20分以内;而对于其他省份的考生,则需满足浙江大学在该省的提档线要求。
记:如何才能保证自主招生的公平性?
我们一直对高校在招生方面拥有更大自主权抱有强烈愿望。然而,这种愿望中蕴含着矛盾情绪。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对招生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干扰。高校若扩大招生自主权,便需承担起更多确保招生公平性的责任。浙江大学在此方面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操作流程。经过招生教师的初步调研,我们将组织面试及笔试环节,最终由由各学科领域的专家构成的测评小组负责评估。整个招生过程信息均对外公开。
浙江大学本年度计划招收6000名学生,依照5%的选拔比例,本年将有300个名额通过自主招生途径。截至目前,究竟有多少考生成功通过了笔试与面试的考验?
经过笔试及面试的选拔,现有60位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和51位普通学生成功通过了筛选。至于这111位考生能否最终被录取,将取决于他们高考的考试成绩。
注意到参选者数量并未超过300人的一半,那么浙江大学为何没有充分利用自主招生的权限呢?
我们的宗旨是坚持质量优先。期望通过自主招生选拔出的学子,能够成为学校的优秀代表,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关键力量,成为具备全面素质的杰出人才。起初,我们关注的对象超过了1000名,然而经过严格筛选,最终我们仅挑选出了111位符合条件的候选人。此外,自主招生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我们将对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细致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校的自主招生政策进行适时调整,充分利用这一权利,以使其在选拔优秀学生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遭遇就业压力扩招依旧执著前行
记者详细记录了浙江工业大学自1999年至今的招生情况,具体数字如下:1999年招生3608名;2000年增至4446名;2001年进一步上升至4800名;2002年招生人数达到5500名。截至目前,该校的招生计划继续呈上升趋势,今年的招生人数已规划为6300名。
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并未因今年就业形势的严峻而停滞不前。据省招生办公室透露,2003年全省计划招生人数接近17万,较上年增长2.5万以上,增长幅度与去年持平,约为18%,这一增幅超过了报名人数的增长,预计录取率有望达到73%。在招生扩大的过程中,二级学院的招生需求也在不断上升。截至目前,我省共有19所二级学院。今年,二级学院拟招收本科生数量达到3.3万人,这一数字占据了本科招生总数的44%。在全国范围内,今年的招生人数相较于去年增加了15万,增长比例达到了5%。
今年标志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后的首次大规模本科生毕业,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212万,这一数字较上一年增长了46%。专家预测,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就业率预计在70%上下。
然而,在采访过程中,各高校均明确指出:扩招并非导致就业压力的根本所在。浙江工程学院的一位教师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对就业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这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整。实际上,我国并非人才过剩,而是人才依然匮乏。目前,我国的毛入学率仅为15%,这仅相当于韩国1965年的水平,我们仍需更多的人才。”
扩招这一举措,是在报考人数持续上升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其根本目标在于为更广泛的考生群体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黄新敏认为,唯有合理且高效地调配高校资源,才能为社会带来更广泛的高等教育资源,从而打破“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困境。
某所高校的匿名教师提出,高等教育机构的招生扩张不应追求短期成效,而应逐步推进。经过记者的深入调查,发现省内多所高校在经历数年的招生扩张后,学生人数已基本符合原先的预期。基于这一观察,本省高校的招生速度无疑将有所减缓。另外,部分知名高校已经开始将招生重点转向研究生教育领域。今年,浙江大学共录取了3700名硕士研究生,同时,博士研究生的录取人数也达到了1500名。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环境,众多高等院校深刻认识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的至关重要性。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今年新设立了四个专业,而去年则新增了六个专业。同时,一些高校坦言,就业压力的增大也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温馨提示:本内容地址http://m.ysjob.cc/article/articledetail-365317.html转载请注明,以上高考结束不到48小时,高校招生大战网上狼烟再起资讯信息来自颍上人才网(颍上地区最大的颍上人才网,颍上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