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人才网
颍上职场资讯
颍上面试技巧
正文:求职旺季警惕诈骗!人社部等发布招聘欺诈案例助防范
求职旺季警惕诈骗!人社部等发布招聘欺诈案例助防范
来源:网络整理2025-10-19

眼下正值就业招工高峰期,部分不法之徒借助网络平台散布不实招工广告,设立“央企国企内部推荐”“直接签约保证录用”等骗局,损害求职者的正当权益。为强化风险防控,人社部门、中央网信局、教育机构近期联合公布了招聘诈骗的典型事例,揭露了不法分子的常用伎俩和说辞模式,旨在帮助高校毕业生等众多求职人群提升风险辨识水平,加强自我防护措施。

识破“黑职介”

最近,有个市公安机关成功查处了一起有组织的诈骗案件,涉案团伙设立了一家公司,声称能协助获得中央国有企业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招聘和录用机会,他们伪造了劳动合同和就业协议,与高校兼职教师勾结,虚构了考试、岗前培训等环节,以此欺骗求职者,导致四百多名大学毕业生上当,涉案金额高达八千万元以上。

对于部分缺乏必要资格或许可,或借用、仿造相关资格的非法中介,相关机构提醒求职者,在通过中介机构寻找工作前,应当首先检查其合法证明文件,并且对其发布的招聘信息,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和官方社交媒体账号等多种途径进行确认。

辨明虚假招聘

新春过后,一些社交平台账号散布“中国XX集团急需大量人员,专业不限,基本报名即可录用”“急招四万高校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等消息,部分视频博主还冠以“职业发展顾问”“中央企业规划专家”等名目,以此加剧求职者的心理压力。

某些不法之徒利用高薪职位作诱饵,蓄意虚报招聘名额、薪资待遇等,又以专业不限、无需笔试等手段博取关注,恶意伪造虚假招募资讯,企图借此招揽生源谋取私利等不法行为。应聘者须提防“花言巧语”,切勿盲目采信。相关机构指示各大在线社区严格审查有关职业发展咨询的账号资质,务必完善不实内容举报渠道,迅速清除伪造的职位发布。

严防“招转培”

求职者小潘注意到一家企业发布的招募公告,随后提交了个人资料,该企业声称能够提供就业支持,不过要求参与者参与岗前学习并支付上万元的费用,承诺学习通过后会安排到大型企业工作。然而学习结束后,小潘发现公司推荐的职位并非声誉良好的单位,而且薪资待遇与先前承诺的差距很大。

相关部门告诫应聘者,参与招聘会时需注意,中介单位可能假借招工名义进行虚假招生,从而骗取培训费用。若劳动权益受损,务必保留相关材料,并迅速向当地劳动保障机构提出申诉。一旦遭遇求职欺诈,或个人财产与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应立刻向公安机关报案。

远离“招转贷”

一家运输企业刊登司机职位,承诺月收入在七千到九千元之间。应聘者成功通过面试环节,企业并未与其签署正式的劳动关系文件,而是引导对方签署若干协议,包括合作条款、租赁契约、货运承揽合同等,并要求支付高额的车辆租赁或购置款项,对于经济能力不足的求职者,则劝其签订信贷合同,司机正式开始工作后才察觉到不仅薪酬难以落实,还承担了债务,蒙受了严重损失。

对于以任何借口请求租用、购置各类职业工具,或需要付费、借贷才能落实职位的,应聘者应当坚决回绝,以防遭遇欺诈。

抵制违规收费

面试的目的下载_虚假招聘信息识别_求职招聘欺诈

应聘者徐某前往影视制作机构谋求职位,该机构以避免项目信息外泄为由,索要“守口费”“押金”,徐某为争取早日获得录用,支付了数万元,然而最终未能获得该职位。

依据相关准则,企业聘请员工时,不允许以任何借口向劳动者索要财物。针对那些把先缴费当作招聘门槛,或是在员工入职前收取押金、办证开销、工装费用、材料成本等情况,必须小心处理,确认是否存在合法的收费基础。如果确实需要缴费,务必索要正式的收据,并且要求单位盖上公章,以便为可能出现的争议提供维权凭证。

打破就业歧视

这家企业公布招工启事,另外注明“那个地区的人已经招足了”“那个地区不用招了”,对某些籍贯的应聘者设置门槛。还有,某个中介发布寻找停车场车辆看管员和凉菜师傅的招聘,只招收男性,构成了性别不平等的状况。

相关部门告诫应聘者,若在招募环节遭遇基于性别、户籍、地域、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别对待,应立刻向地方人力资源管理机构提出申诉。

拒绝“毒馅饼”

小陈在社交平台上偶然刷到一则招聘信息,声称能在家工作,日薪丰厚,月入可达万元以上,且工作轻松自在。他随即主动联系对方,并支付了将近千元的代理费用,期望能按照约定每天获得30元的佣金。但仅收到150元所谓的“报酬”后,对方便以各种借口停止发放“工资”,同时将群内超过500名成员全部移出群聊。

部分不法之徒借助成立企业、租赁办公场所等手段伪装成正规机构,或者在网上平台大量发布兼职推广、网络助理等招聘信息,利用工作时间自由、收益丰厚等说辞逐步布局,引诱急需工作的受害者充当赌博、传销、欺诈等活动的帮凶。相关机构告诫求职者要端正就业态度,摒弃幸运心理,对于“轻松高薪”“无需付出”这类“好事”需保持警觉。

防范信息泄露

应聘者张先生在某个平台提交了个人资料,一名工作人员联系他,说需要加入QQ群并按指示行事才能获得职位,随后逐步引导张先生启动银行软件和支付软件,点击对方提供的陌生网址,结果张先生的账户被划走数万元资金。

收到邀请时需注意,若对方要求通过QQ、微信等途径进行私下沟通或讨论具体事宜,并引导下载应用软件,求职者应保持警觉,切不可随意透露银行卡、网络银行等账号密码。

温馨提示:本内容地址http://m.ysjob.cc/article/articledetail-388973.html转载请注明,以上求职旺季警惕诈骗!人社部等发布招聘欺诈案例助防范资讯信息来自颍上人才网(颍上地区最大的颍上人才网颍上人才网

 
 ©2003-2018 颍上人才网  
客服电话: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