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人才网
颍上职场资讯
颍上面试技巧
正文:公务员竞岗新挑战:无领导小组讨论模式全面考察能力
公务员竞岗新挑战:无领导小组讨论模式全面考察能力
来源:网络整理2025-03-22

关于无领导小组排序选择类题型的高效解法探讨,已经过去两年时间了。最近,我参加了一次单位中层的竞岗。以往是演讲加问题答辩的模式,这次领导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即无领导小组讨论。大家都明白,这种群面方式是“不怕不识货,最怕货比货”的横向挑人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的辩论能力、说服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等都能充分展现出来。结构化面试的模式很快就能结束,大概几分钟就过了。这种“群殴”式的打法持续时间可能长达 13 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猪”一样的队友带来的各种状况,这对考生和考官都有更高的要求。这次同组有很多强人,由于自己刚进入单位公务员队伍不足两年,原本都没打算竞岗,所以准备也不是很充分,在面试过程中……

试过程中发言较少,成绩不太理想。不过在其他环节挽回了一些成绩,因此侥幸进入了前三(总共二十四人参加竞岗)。因为我在准备时稍微浏览了一下网上关于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型和技巧。总结出最被认同的心得是:梳理出解题的框架,依据麦肯锡七步成诗法的步骤引导小组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完成题目的讨论。这样既突出你做事有清晰的条理,有明确的思路,有合理的步骤。每一步都能产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结果,能够较好地控制进程和时间。但问题在于并非每一题的框架都易于梳理出来;即便你梳理出了框架,倘若这框架过于复杂,当你向同组成员讲述时,大家正忙于思考轮到自己如何表达观点,或许根本无暇倾听你的复杂想法;即便你较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框架,然而同组的

其他人也是做了准备的,他整理出另一种框架来与你对抗呀。就像题目答案并非只有一种,框架也可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情况。此时,如果不被团队接纳或者陷入框架之争,那么时间流逝的速度将会超出你的想象。本次无领导小组面试题目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层干部或许取决于诸多因素,例如:其一,处事能够做到公正;其二,既能坚持原则又不会丧失灵活性;其三,具备大局观;其四,做到廉洁自律且以身作则;其五,办事能力较强,能够取得成绩;其六,言谈举止富有风度;其七,能够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并且善于沟通;其八,熟悉业务知识;其九,拥有决断力。请结合工作实际,挑选出 5 个你认为最为重要的因素,并依据重要性进行排序,阐述理由。我们此次面试碰到的是排序选择类的题型,该题型中有十个元素对中层领导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描述,让

你挑选出其中的五个,并对它们进行重要性排序。大家都有所准备,其中有不少人先将元素进行分门别类,比如分为思想层面、能力层面、道德层面、其他层面等,然后提出排序原则;还有人说按照德能勤职廉的人才评价大框架来对号入座进行筛选;也有人说按照“先做人后做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思路来排序细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得都很有道理,还引用了经典事例。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僵持不下的情况,谁都无法说服对方,场面有些尴尬。所以在实际战斗中遇到大家都是高手时,可能用框架来征服大家是比较困难的。通常僵持状态的结果要么没有结果(团灭),要么就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投票,最终匆忙得出结果。在这次面试过程中,有同组的成员提出了一种方式,即利用权重值累加排序来确定最终的结果。

这种排列顺序在这个讨论过程中给了我启发,让我明白用确定的解题步骤可能比不确定的框架更靠谱。以下是针对排序选择类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高效解法:首先,在第一轮大家各自表述观点之后,会出现第一次排序结果。接着,按照权重值来统计各选项的累计权重分,从而得出权重值最高的前 N 个排序结果,这里的 N 为题目需要选出的因素数量,例如本次考试题目要选出 5 个。如果我认为第一次选出的重要性排序为 4、3、8、2、9,那么第 4 点会得 5 分,第 3 点会得 4 分,第 8 点会得 3 分等;接着我的下一个小组成员假设给出的答案是 3、4、8、7、9,那么对应上面两个组员的选择及各因素的权重分如下:1 号组。

员有 4、3、8、2、9,其权重分为 5、4、3、2、1;2 号组员有 3、4、8、7、9,权重分为 5、4、3、2、1 等。以下略。两组合计:因素 2 为 2 加 0 等于 2;因素 3 为 4 加 5 等于 9;因素 4 为 5 加 4 等于 9;因素 7 为 0 加 2 等于 2;因素 8 为 3 加 3 等于 6;因素 9 为 1 加 1 等于 2。接着以此类推,直至累加完所有成员的结果后,依据最终各因素累加得分得出权重值累加结果的排序。看到这里有人或许会问:为何要运用权重值,而不直接采用累计相加的结果呢?最多人选排第一位的或者最多成为入选 5 个之中的因素就排第一即可呀。为何要如此折腾呢?因为简单累加会存在以下这些问题:其一,简单相加无法体现出各人对于各因素的排列位置,第一个相对比较简单,可后面的该如何比较呢?例如……

直观上第二重要的存在三个人选因素 3 以及四个人选因素 4 。然而实际上,在第二重要的人当中,有两个人将因素 3 置于了第一重要的位置。所以,必须将每个人对各因素的重视程度考虑在内。通过权重值累加,能够将入选因素和排列位置都纳入考量。另外,这种简单累加容易导致得票相同的情况,从而引发更多的争论。第二轮通过冒泡法展开广泛讨论,对第一轮结果进行修正,从而得出小组相对一致的答案。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既然在第一轮已经充分考虑了入选因素和排列位置,那么就可以直接得出结果了,为何还要进行这些操作呢?无领导小组面试旨在充分考察大家各方面的能力,实际上结果并不是最为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每个人的表现,这样便于考察大家的能力。而且即使大家刚开始有了

领导小组面试技巧_无领导面试排序题可以怎么分类_无领导小组面试排序题

一个排序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中,然而经过阐述和辩论之后,部分人的排序以及入选因素会出现较大的变化,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清晰。这个过程实际上很能够体现考生的思维、口才以及协调等能力,这也是考察的重点。冒泡法简单来讲就是对相邻的两个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和讨论,能够将排序问题分解为每两个因素比较这样相对简单的问题。每轮比较结果,若原来排在后面(低权重值)的胜出,它就前移一位并继续与前面一位比较;如此类推,直至升到(冒泡)第一重要位,或者讨论结果与原来的权重值分高低一致(即不用更改相邻两个的排位),然后再对后面还没比较过的因素进行“冒泡”处理。当最后一个泡无法冒上去时,就意味着大家都确定了相对统一的排序结果。其实这可以理解为是数学上的传递律ab,bc,a

在冒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见相持不下的情况。当大家充分表达意见后仍无法达成统一时,就会对当前的两因素进行投票来决定排序结果,直接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或许有人会说,之前才说直接投票简单粗暴,没有考虑权重,而现在不也是用这种方式来决定排序吗?为何不早点使用,这样还能节省时间。这是因为无领导小组讨论最为重要的过程在于“讨论”。通过这一形式,能够看透考生的能力是否与岗位相匹配,以达到考察目的。我们之前的讨论,是为了让大家充分展现自身、表达观点并说服同组成员。倘若无法达成统一意见,即便继续讨论下去,也可能仍会僵持不下,因为大家都已表达过自己的观点了。所以,后面这个少数服从多数的过程是为了有序 推进讨论的进

程,要保证最后按时完成并得出结果。最终讨论得出的结果是经过了冒泡处理,前面的因素相较于后面的因素更为重要。同时要讨论过程的时间分配。以五个因数排序来说,冒泡比较的次数是 410 次。通用公式为 N - 1(N - 1)*N / 2 次。大家别被 10 次给吓到,因为这是最极端的情况。我们第一轮排序已经充分体现了权重值在里面,这种极端的几率发生的概率很低。通常会比(N - 1)多几次就能达成最后的讨论结果。所以在分配时间方面,如果有一小时的讨论时间,那就需要大概进行划分。要留下最后 10 分钟左右来进行总结,并且要对 N - 1 个元素进行冒泡处理。那么每个元素平均的时间必须控制在(60 - 10)÷(N - 1)分钟。当然,对于冒泡过程需要比较几次元。

素的情况可以适当延长,不过不宜超过平均时间的 1.5 倍。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后面的泡可能需要比较多次才能冒完。在这个过程中,timer 或者 leader 要把进度控制好。关于讨论过程中技巧选择要素的这个过程,很可能像“横看成岭侧成峰”那样,十个人会有十个不同的答案。要弄清楚如何冒泡以及怎样才能说服别人,这里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思路:其一,主导原则法,也就是利用名人名言、谚语等作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我们这次有组员将“德能勤绩廉”这样的人才选拔要素套用于上面的内容,也有人依据“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评价标准进行衡量,把“廉洁自律以身作则”置于首位;我当时还想到一句古语,即“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我将“有大局观”置于首位,这是作为谋一域的中层领导的首要因素。(2)当我们对相关内容进行合并同类项或去掉子项的操作时,能够发现题目中某些因素存在包含关系或类似关系。有组员提出“善于沟通”暗含着“充分发挥下属积极性”的能力;我认为“办事能力强,能出成绩”能够涵盖“有决断力”或者“熟悉业务知识”,因为前者保障了工作的结果,后者只是取得结果的最好具备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我们工作的目的在于完成上级所交付的任务,而办事能力强这一表现背后蕴含着诸多为了“取得成绩”而必须具备的能力。按照这样的思路,你能够排除一些选项,使范围得以缩小。(3)结合岗位或者实际工作来对组员进行说服(采用类比说理的方法),当大家都在引用经典和依据时……

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候,不妨贴近实际情况。可以结合岗位实际以及工作实际去说服对手。比如在辩论过程中,就遇到了“处事公正”和“能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性”去掉其中一项的讨论,大家一直僵持不下,难以得出结论。然后,我说我们去掉其中一项。这并不是说中层领导不需要这些品质。而是结合我们工作这个因素,更能帮助我们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我们不是公检法部门,但却要面对很多纷繁复杂的实际情况。有些实际情况可能还没有实际的法律法规作支撑。“能坚持原则又不是灵活性”在我们实际工作中更需要。这么一说之后,有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同事倾向于选择后者了。说了这么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倘若你拿到题目,能够想到一个非常好的框架,并且觉得大家都会接受,能够说服同组成员用你的框架去解题,那么你胜出的几率将会很大。不是每一道题都像网上那道飞机坠毁在雪山里的题那样,能很清晰地分解成三个求生方案,然后针对选出的方案可能遇到的困难来选择物品。实际情形的题目还好说,而抽象、开放性的题目就难以提出让大家都信服的框架。不过,以上这种解题步骤也可以算是一种不错的标准“算法”,它能让你把控过程,推进讨论进度。现在抛砖引玉,希望有大神和面霸可以不吝指 教! !

温馨提示:本内容地址http://m.ysjob.cc/article/articledetail-253262.html转载请注明,以上公务员竞岗新挑战:无领导小组讨论模式全面考察能力资讯信息来自颍上人才网(颍上地区最大的颍上人才网颍上人才网

 
 ©2003-2018 颍上人才网  
客服电话: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