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人才网
颍上职场资讯
颍上面试技巧
正文:职场跳槽的真相:赵蕊的故事与跳槽后的落差感
职场跳槽的真相:赵蕊的故事与跳槽后的落差感
来源:网络整理2025-03-28

不高兴也不后悔,

我只是想通了很多

职场人在跳槽前会幻想之后的生活,幻想薪资能够翻倍,幻想工作能够升级,幻想同事会很有趣。

但往往,跳槽之后,“落差”会成为另一个关键词。

迷茫依然存在,还时不时会有崩溃爆发。没人能确定,下一个办公室的氛围会变得更好。它无法给生活提供一个圆满的解决办法。

那些选择跳槽的人不会后悔,但他们也从未感受过,所谓的解脱。

我每次都选择了一个错的

每次都错

赵蕊正在计划跳槽,她说出“我是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一直是这样”这句话时,这已是她两年内第三次决定换工作了。

赵蕊两年前合约期满,之后跳槽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高级内容运营。当时的她未曾预料到,这个决定将会给她后续的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朋友推荐了这份工作。当时这家公司正在组建新的商业运营团队,需要有经验的人来带领。赵蕊的条件恰好符合,所以她就去了。

赵蕊入职没多久就察觉到了异样,公司的很多大领导都更换了,高层一直处于变动的状态,大家心里都没有底,都感到人心惶惶。

赵蕊当时的领导是从国企跳槽而来的。他的态度和做事方法与互联网不太一样。在此之前,赵蕊所经历的上下级相处模式都是很平等的。他们经常一起撸串,晚上还会一起熬夜到四五点吃披萨。但这位领导却不同,在开会的时候甚至会直接骂员工。赵蕊说,这位领导是端着架子的。

2018 年 8 月 14 日在杭州。一位互联网公司的上班族,凌晨四点才下班。赵蕊之前的公司,她也时常加班到这个时间点,然而那里的工作氛围是自由且轻松的。

工作上的摩擦更为剧烈。赵蕊的工作逻辑一直是,只要粉丝喜欢,客户满意就好。然而领导却会增添一条自己的审美标准,那就是“可是我不喜欢”。赵蕊思考过,究竟要怎样做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呢?她一次次地修改稿子,可是领导满意了,其他人却又不满意了,她始终想不出一个结果,觉得“特别难”。

后来,她觉得领导对她的态度越来越不好,看她越来越不顺眼了。而且领导交给她的项目也越来越处于边缘地位。于是,她干脆就离职了,她开始烦自己的工作,这并不是因为她写的内容,而是因为她糟糕的人际关系。

这份工作她做了八个月,却是这两年间最长的一份工作。

赵蕊离职后去了另一家互联网公司。她拥有很多大厂的工作经验,所以找工作对她而言并不困难。她新的工作谈得很顺利,是高级新媒体主管,负责做内容方向的布局。

2019 年 2 月 16 日,有许多年轻人来到淮安市新春青年招聘会找工作。然而,赵蕊并没有因缺少机会而烦恼。

赵蕊入职这家公司后,才意识到自己错了。面试时谈好的工作是做方向布局,然而实际操作中,她不仅要负责具体执行,还得管公众号、B站 直播和抖音。从账号搭建到文章排期,再到最后的文章写作,全都由她一人承担。

赵蕊有招来的员工,然而领导招人时完全不经过她这一关,招来的人连排版都不会。当时她觉得领导招人把她架空了,也不知道领导招她进来的目的是什么。她手底下的员工天天都比她走得早,而她自己却替他们把活都干了。

赵蕊感到自己无法再继续忍耐。四个月的试用期结束后,当领导询问她转正的意向时,她立刻表明自己不打算转正,并且决定要跳槽。

接二连三的工作变动,让赵蕊的求职目标也发生了转变。

她当时面试了一家央企,领导对她的经历十分满意,并且承诺给她企业编制。即便这份工作的薪资降低了一倍,她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因为她开始在乎稳定。

她的选择并非个别现象。在脉脉数据研究院开展的一项调查里,当受访者被询问理想的职业状态时,“哪里钱多就去哪里”已不再是多数人的选择,仅有 24%的人选择了此项,超过一半的人更期望能够平衡好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2019 年 12 月 8 日,北京举行了公务员考试。不少人在求职时,首要考量的因素是稳定。

但对赵蕊来说,即便她做出了这样的妥协,落差依旧是在的。

她入职的央企有着严格的审查机制,工作时仅能使用公司的电脑。然而,公司电脑上的软件都较为老旧,像 PPT 都是 2010 年版本的,操作起来十分不便。赵蕊便想着将软件进行升级,她跑去了审查部门,确定了升级软件的可行性,并且她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

她跟领导报备时,被狠狠地骂了一顿,先是说“你闲的吗”,接着又说“你怎么想的,是不是没脑子”。赵蕊感到很疑惑,她每天都在写稿子,修改各个事业部的投稿,还给专家写 PPT,可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却遭到了责骂。她心想,要是在外面,以她的脾气早就跟对方急了,但那天她忍住了,什么都没说。

她坐在电脑前思考如何写文案时,有一次领导突然站在她身旁,询问她为何发呆。她解释说自己需要思考怎么写。领导直接表示,要是他自己就能直接写,一会儿就写完了,接着当着整个部门的面责骂她,骂得非常难听。

矛盾终会被激发。最直接的导火索是公司年会的颁奖。她历经艰辛将公众号从无到有地做起,终于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在报奖那一栏中,却连她的名字都没有。原本应属于她的两万块奖金,也都进了领导的口袋。整件事给人的感觉仿佛与她毫无关联,她内心深感心寒,说道:“我彻底心寒。”

说来嘲讽,最后她决定离职时,领导挽留她的理由是,做出的公众号就如同她的孩子一般。领导企图以此唤起赵蕊的不舍。“你都拿着它去领奖了,那难道不是我的东西吗?”

年后,赵蕊离职,这是她两年间第三次换工作。

她眼前存在着很多机会。然而,这并不能让赵蕊得到一丝安慰。她觉得机会一直都有,可是究竟什么才是一个好机会呢?这太难了,她感到很迷惑。

跳槽一个月

我又回到了原公司

2016 年,王羽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并毕业。之后,他进入了位于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在那里从事新闻栏目的编辑工作。

北京的生活成本颇为高昂。在工作的头一年,王羽每个月的工资都难以满足基本开销,必须依靠之前存下的积蓄来进行补贴。然而,他当时刚刚进入这个行业,撰写一些与社会议题相关的稿子,始终觉得这项工作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并且“写起来能让他获得比较多的成就感”。

他甚至在北京通过贷款购置了房产。

但随之出现了问题。刚进入这个行业时曾有过的成就感,随着内容限制不断增多而逐渐消逝。在这个行业待了几年后,叫得出名字的栏目也就那么几个,有时候会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2019 年末,王羽傍晚下班后踏上回家之路。当他行至小区门口的路边时,写下了“不生气”。

那段时间,他感觉自己被迷茫笼罩着,同时也被疲惫裹挟着。有时候即便没有工作,他依然会感到很累,他说:“不是因为工作压力而产生的疲惫,而是整个人的状态,会让人觉得特别疲惫。”

他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崩溃。那天他生病请假在家,然而手上有 5 个必须跟进的项目。当时他坐在电脑前,情绪一下子就难以控制,接着就开始哭泣,并且一直哭个不停。他在知觉上会觉得自己为何在哭,自己怎么了,可他的身体和思想却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那段时间,有一家公司联系了王羽。这家公司询问他是否有跳槽的意向,职位是公关岗位。他认为这或许是一次能够改变现状的机会,心里想着“这是不是一个新的出路”。最后,他答应去参加面试。

招聘流程有五六轮,并且持续了两个月。在王羽进行面试之前,他问了几个在这家公司工作的朋友,询问了需要注意的事项。他还专门去脉脉上搜索了该岗位,查看别人晒出的工资,以此给自己做一个基本的参考。

他记得在五月下旬的早上接到了电话。对方告知他面试通过了。谈好的薪资几乎是他当时薪资的两倍。并且还有期权可以拿。王羽觉得自己没有理由拒绝这样一份工作。

决定跳槽之后,王羽换了房子,当时他打包的一些行李

请假出去面试理由_跳槽请假的理由_跳槽面试请假理由

但入职之后,他很快就察觉到期望与现实间的落差。

面试期间,新公司与他的交谈显得“较为高端”。他们的项目所对标参照的都是苹果、谷歌这类公司,仿佛在国内已找不到能与之相匹配的企业了。“我那时就感觉或许是要去从事一些较为高级的工作或研发之类的东西。”

去了之后才发觉,他们所做的东西很“接地气”,王羽的专业技能基本用不上。当时他做完第一个视频,一半被他们改成了那种表情包,接着他就觉得这到底是在做什么。

王羽有些后悔。在原公司的时候,他的工资虽没有现在这么高,然而至少大家的审美品味是相近的。

当初跳槽时,他给自己留了后路。前上司曾对他讲,要是工作不合适还能再回来。跳槽还不到一个月,王羽就回到了原公司。

离职前一天,王羽与几个新同事吃完散伙饭后进行告别,之后他在饭店门口拍下了那个场景。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王羽之前的很多迷茫似乎慢慢淡了。

你在干这个活的时候,有时候每天都在思考该怎么做,却可能想不出来。然而,其实在不干的时候,再去思考这个东西,或许会看得更清楚一些。

王羽觉得自己想通了很多。

现在会坚定地从事新闻编辑这一行吗?王羽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后来他又补充说:“最主要的还是对这个工作有兴趣。”

我现在不为这个年龄而焦虑了

去年的秋招季,陈越从自己待了五年的公司离职。

他从事人力工作,在秋招季承担招聘任务。然而,此刻的他已无法如往年那般,成功说服年轻的毕业生进入这家公司。他难以想象,倘若毕业生向他询问这家公司的晋升情况以及薪酬待遇时,他该如何作答。他觉得以前自己或许真的认为这家公司很好,但现在却无法说出具体的感受了。

2018 年 11 月 03 日,重庆大学举办了毕业生就业秋季双选会。陈越每年都承担着公司的招聘工作。

他的工作不忙,早九晚六,不怎么加班,公司氛围也自由。

但存在着缺点,例如回报有限。在这家公司,即便晋升至项目经理职位,其报酬与普通员工相差无几,无论项目做得多还是少,奖金都大致相同。陈越认为自己属于勤劳的那类人,但有时他会产生怀疑,“觉得自己付出很多却没有价值,如此劳累,年终奖却没有明显变化”。

他一直对自己的工作价值感到困惑。去年暑假,领导让他帮忙去支持一个项目,需要去一个月,每天从早上八点忙到晚上八点,完全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本职工作。陈越当时的反应是,难道自己的事情就不用做了吗?

后来他进行反思,当领导把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交给他时,这实际上是在表明他的本职工作优先级相对更低。他觉得自己所做的那些事情其实很简单,甚至他自己都认为公司给的那份报酬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安逸难道不好吗?对于他来说,即将迈入 35 岁,这可能也带来了焦虑。

陈越的本科毕业院校和研究生毕业院校都是国内顶尖学府。然而,当时他的年薪仅有 20 万。在在北京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同龄人当中,这个年薪也是很低的了。

家里人聊天时提到,若只有一两个同学做得很好,其实不必太过羡慕。然而,当发现同龄人中自己已处于最差状态时,自然就会产生焦虑。比如,谁家有读了三本的孩子,年收入能达到一两百万;还有过去在全班倒数的同学,如今在一家大公司担任华东区域的市场部总经理。

以前的本科同学,以前是靠贷款读书的,现在马上要购买七八百万的房子,然而他自己可能连买七八十万的房子都很困难。陈越时常会问自己,自己为何会走到这一步呢?

但现实总是要面对的。

考虑的过程让他备受煎熬。他发现,即便自己能够顺利跳槽,工资翻两倍,也很难在北京买到房子。即便他努力节衣缩食,家里人再凑一点,或许能在北京郊区买个房子。然而,等到结婚的时候,又有谁会看得起这样的房子呢?再往后,养孩子又将成为一个难题。

他有了回到老家省会工作的想法。去年十月,他察觉到自己无法面对秋招季的毕业生们了,于是他下定了决心,辞去了工作,回到老家去找工作。

找工作的过程不太顺利。老家的工作机会比北京少,并且工资也更低。陈越面试了几家公司,在这些面试中,他与对方交流得还可以,但最后这些公司都因为他要求的工资高而不愿意接受他。

去年年底,有一个大公司通过招聘软件联系了他。双方对薪资待遇也进行了沟通,聊得还不错。当这个大公司发出 offer 的时候,陈越立刻就答应了。

他入职很仓促,记得从收到 offer 到去公司总部报道,中间隔了不到一周。之后要先在公司总部学习一段时间,接着再调回老家工作。

对方的要求态度强硬,然而当时这个机会对于陈越而言是很难得的,所以他选择了妥协。

入职第一天,陈越就察觉到自己对这里的工作氛围不太适应。到了晚上九点半,小组里没有一个人离开,他们都整整齐齐地坐在工位上加班。而陈越手头没有什么事情,在收拾东西准备先走的时候,心里还觉得有些不自在。

2019 年 10 月 28 日,地点在北京西北旺后场村。那里的互联网公司,灯光亮着,非常明亮。

他后来发现,加班在这家公司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并且,在这家公司没人会把工作带回家去做。这与他在前一家公司所拥有的那种自由放松的工作氛围有着很大的不同。

工作本身令陈越感到头疼。之前在小公司时,工作上的联系十分便捷。如今领导安排完任务后,就让他自行去寻找一线人员。公司有十几万号人,陈越根本不知道该去找哪一个一线人员,总是忙碌了半天,沟通的成本极高。

后来,陈越发现公司总部直接为他上了第一个月的社保。他不知道自己何时能回到老家,领导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复。他总觉得继续在这里耗着没有尽头,心想:“如果我来到这里,又何必离开北京呢?”

前几天,他提交了离职申请。他从事这份工作还不到三个月,朋友们都觉得他的举动太冲动了,然而他却坚信这并非是在冲动之下做出的决定,他明确知道眼前的工作绝不是自己所期望的。

起初决定跳槽时,陈越想着要在老家找份安稳的工作,然后就这样过完这一生。然而他现在意识到不能如此,他说:“我现在不会因为这个年龄找不到一份好工作而焦虑了,我觉得这或许是这两个月的一个收获。”

脉脉即将发布的《人才流动与迁徙 2021》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 2169 名受访者。当询问这些受访者对于“人到 35 岁,遭遇瓶颈是否该转行”的态度时,发现 70 后和 80 后与 00 后、95 后相比,态度更开放,选择“要”转行的占比更高。

即将步入35岁的陈越也是如此,现在的心态反而更加轻松。

这次辞职,他没有着急找下家公司。

他报名参加了一个与组织发展相关的网课。接着,他加入了该课程的群。每周,他都会聆听网课的内容。课后,他会按时交作业。

好几个猎头之前给过他建议,他们认为他或许不太适合人力工作。陈越觉得这些建议有道理,然而当时他不太自信,认为自己可能做不了别的事情,所以就没有多去考虑。现在他打算找专门的职业规划老师聊一聊,他说:“我还是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能力所在,以及真正的兴趣所在。”

之后找工作时,他打算在职场社交平台上多去了解一些关于公司的评价,然后再做决定。

接下来的日子该如何过呢?陈越尚未想好。然而,他唯一能确定的事情是,想要再勇敢一回。他说:“我认为失败的概率或许会很大,但是自己依然想去尝试一下。”

作者何晓山 |内容编辑 程渔亮 |微信编辑苏点点

每周一三五 晚九点更新

投稿给“看客”栏目,可致信:

insight163@vip.163.com

投稿要求详见【】

你可能还喜欢

看客长期招募合作摄影师、线上作者,

温馨提示:本内容地址http://m.ysjob.cc/article/articledetail-263515.html转载请注明,以上职场跳槽的真相:赵蕊的故事与跳槽后的落差感资讯信息来自颍上人才网(颍上地区最大的颍上人才网颍上人才网

 
 ©2003-2018 颍上人才网  
客服电话: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