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工作必知!薪资构成与上班时间及加班的避坑要点(7-24)
- 1.薪资构成:明确“能拿到手的钱” 请详细说明薪酬构成,包括基本工资、工作表现奖金、额外奖励以及
第四家,这次换个德资的,《苏州美名软件有限公司》
先前我对这家企业并不熟悉,经过一番调查得知它是一家德国资本的企业,对于德国企业我总有着一种说不清的偏爱,因此我毫不犹豫地决定去参加面试。
笔试是首要环节,包括一份技术测评和一份英语翻译测评。技术测评侧重于框架性技术,例如COM和.Net,还涉及设计模式和软件工程等内容,似乎并无实际编写代码的问题。尽管如此,我大部分内容都能回答一二,但基本上只是浅尝辄止,不过至少内容还是详尽无遗。至于英语测试,全是基础的中英文互译,难度并不大。面试之后是技术环节,面试官是一位看起来颇为年轻的英俊男士,大约在80年代前后出生(后来在二面时拿到名片方知他竟是公司的技术总监)。面试过程中会有一些基础的英语对话,其余部分均为中文,主要内容是介绍个人的项目背景和过往经历,重点在于业务介绍,而纯技术性的问题则相对较少。面试时,需明确表达技巧的重要性远超技术实力,若你表达不佳,即便面对极具技术深度的项目,也可能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反之,若你擅长沟通,即便项目本身缺乏内涵,也可能给人留下出色完成的感觉。就我个人而言,在面试环节,我认为自己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尚可。接下来便是等待通知的环节了。
这家公司背景特殊,它是一家德国全资企业,在德国设有少数研发人员。而在苏州,当时员工数量不足50人,规模相对较小,看起来还在成长阶段。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控制软件的研发。德国企业的通常工作环境都相当宜人,这家公司也不例外,给我的印象也是如此。
一周时间未到,我收到了他们技术总监发出的二面邀请,内心深处觉得这次机会十有八九能成。所谓的二面并非真正的面试,实则只是告知我已顺利通过初次面试,主要内容是与我商讨薪酬待遇问题。他们给我的待遇是14K月薪,年底还能拿到大约10K的奖金(奖金数额会随公司业绩的变动而有所调整),此外还有一些零散的补贴,若我同意,便可立刻与人力资源部门签署工作邀请函,但由于待遇并未达到我的期望,我那时有些犹豫不决,于是答应对方考虑两天后再给出答复。
最后的结果不是写这章的重点,也就不说明了。
第五家,来个欧资的企业吧,《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的经历颇为简略,仅限于电话面试这一环节。心中不禁有些遗憾。听闻飞利浦医疗在苏州的投资规模颇大,主要从事医疗设备的生产。尽管未曾主动投递过简历,但接到他们人事部门的来电,还是安排了一次电话面试的机会。实际上,他们所采用的技术和职位要求与我个人的喜好颇为契合,当时我对这个机会也抱有浓厚的兴趣。
根据我的判断,打电话邀请我面试的可能是技术经理,亦或是他们团队中的高级工程师。从他的声音听来,他应该年纪不小。他提出的问题都相当专业,主要集中在嵌入式操作系统领域,比如任务管理、任务间通信、信号量、互斥量以及中断等方面。我基本都能应对自如,只是对于一些不太常用的知识点,由于平时接触较少,又没有提前准备,所以在回答时可能显得有些缺乏自信。实际上,若我能够提前大约一个小时进行充分准备,那些问题本应能被我轻松解决。原本以为至少会经历一次面试,然而遗憾的是,后续并未收到他们任何进一步的反馈。或许是因为我的简历中提出的薪资要求与他们的职位要求不匹配,亦或是我的能力尚未达到他们的标准。
第六家,此次引入的是一家美国资本背景的外包企业,名为《新宇软件(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苏州此地或许名列最大的软件外包企业行列,许多涉足IT行业的苏州人或许耳熟能详,然而在我面试之前,对此却知之甚少,或许是因为对外包企业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
面试日当天,先是进行了笔试环节,其中包含了一套针对C++的测试题目,题型多样,既有修正错误的题目,也有需要实际编写的编程题,整体难度适中,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察(在任何一个领域,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都直接影响到你能够走多远),我自我感觉完成得还算不错,但也不是特别满意。在人事方面,主要是询问一些个人的基本信息,通常这种情况是不会让人感到困扰的,因此便直接过渡到了技术环节。面试官是他们的开发经理,进行的是一对一的面试,整个面试的氛围还算不错。然而,由于他们从事的工作较为专业,所以大部分问题都偏向于技术领域,这让我在回答时感到有些沮丧,仿佛自己的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尽管我勉强能够回答出大部分问题,但有些回答显然不够严谨。这也是自己为数不多的对自己面试的表现不是很满意的一次。
数日后,我收到了他们人事部门的来电通知,告知我将接受他们美国分公司技术经理的电话面试。虽然之前已有过多次与美国直接进行电话面试的经历,但这次仍感到一丝紧张,于是特意对面试时的英语口语进行了简单的准备。那场电话面试总共进行了大约45分钟。面试者实际上是一位美籍华裔,从他的声音判断,年纪似乎也不大。一开始我们用英文进行了简单的寒暄,随后他对我介绍了公司和项目的情况,我也相应地做了自我介绍。紧接着,我们便开始了中文交流。他提出的问题颇为广泛,包括项目介绍、遇到的难题及其解决方案、模板的作用以及面向对象思想等。此外,还有一些关于项目管理的个人心得和体会。我觉得这类交流对我来说并不构成挑战,通常都能表现得相当出色。
几天后,我接到了他们人事部门的来电,得知自己成功通过了面试,并获得了17K的月薪待遇,还有13个月的奖金。新宇公司对于薪资的发放相当大方,这样的待遇在苏州地区确实相当不错,也基本符合了我内心的期望。然而,由于对外包公司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总觉得这种工作可能不够稳定,因此我并没有立即接受这份工作,而是决定仔细考虑。我答应他们两天内给出答复。
还是老样子,最后去没去,随便大家想吧。
第七家,有人成功预测,《甲骨文(中国)软件系统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正是答案。
这家公司在苏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此次的经历也颇为丰富。起初,我接到上海Oracle人事部门的来电,告知苏州Oracle正在招聘,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因为在此之前,我并未向他们投递过简历。而且,在苏州生活了这么多年,我竟然都不知道苏州还设有Oracle公司(似乎是在Oracle收购了苏州某软件公司之后才成立的)。在电话中,我与人事部门主要用英语交流了相关的基本信息,诸如目前的薪酬以及期望薪酬等细节。根据我的判断,苏州Oracle公司可能不会提供非常丰厚的待遇,这是因为在我告知他们自己目前的薪酬之后,对方的态度让我推测他们可能只会在我现有薪酬的基础上稍作调整。无论如何,实际上内心颇为激动,因为能在苏州加入全球IT行业排名前十的公司,这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机遇。
当时对于岗位要求,我自认为大部分条件都已符合,因而并未做充分准备,也未上网搜寻Oracle面试的相关经验和资料。或许是对自己过于自信了。此外,事实上这和之前提到的飞利浦招聘是在同一时间段收到的,由于我对飞利浦的开发内容更感兴趣,因此在潜意识里对那边的关注程度更高。这或许可以算是一次决策上的失误。
面试当天抵达Oracle,人事告知当天只是笔试环节,这让我心中不禁感到郁闷,毕竟历经艰辛才来到这里,竟然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这架子未免也太大了,尽管如此,我也只能强忍着情绪继续前行。当时参与笔试的只有我和另一位应试者,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那位人事竟然像监考官一样,坐在我们对面全程陪伴着我们进行考试,这让我原本糟糕的心情愈发沉重。接过试卷,浏览一番,立刻眉头紧锁,面对20道技术性选择题,紧接着又是数十道小学数学应用题。技术题尚可,涉及一些基础概念,也有几道较为生僻的,涵盖C++编程、面向对象编程、数据库管理、软件工程等多个领域。可当我开始做后面的计算题时,发现题干冗长,内心愈发烦躁,加之全英文的表述,几乎让我萌生放弃的念头。因此,遇到觉得顺眼的题目便着手解答,遇到题干冗长、令人厌烦的题目则直接跳过,最终尽管都是选择题,但对于那些跳过的题目,我甚至懒得随意选择一个答案,干脆留空交卷,心想这次肯定没戏了。
几天过后,竟然再次接到了他们人事部门的来电,向我告知了笔试的成绩,并表示,技术方面的表现尚可,但为何在“应用题”部分将近一半的题目都没有选择,是英语理解上出现了问题,还是因为时间不够充裕呢?我则直接回应,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我不理解,为什么这类题目都是计算题,却要出那么多道,导致我在答题时感到非常缺乏耐心。这个回答似乎彻底抹杀了原本可能存在的面试机会。对方随后让我等待进一步的讯息,而结果如何,大家不妨猜测一番。这算是我经历过的为数不多的、相当尴尬的面试之一。
概括来说,首先是在心态失衡的状态下,自我调节不足,未能端正态度。另外,面对机遇来临时,缺乏充分的准备。因此,在那次经历之后,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每一次面试,我都会投入数小时进行充分准备。尽管如此,我对Oracle的面试方法依旧持有不同看法,这纯属个人观点,或许他们自有他们的考量。我还得知,苏州的Oracle公司提供的Base薪资待遇实际上并未如其名声那般优厚,大概在苏州地区,他们可能主要涉及的是一些边缘产业的开发工作。这仅仅是我的推测,如果Oracle的员工看到了,请不要对我进行指责。(纯属个人见解,Oracle的工作人员请勿对我进行攻击。)
温馨提示:本内容地址http://m.ysjob.cc/article/articledetail-380714.html转载请注明,以上面试苏州美名软件有限公司,德资企业的别样求职经历资讯信息来自颍上人才网(颍上地区最大的颍上人才网,颍上人才网)